关爱延伸至家:宫颈癌术后患者家庭随访,温暖康复之路

发布日期:2025-03-27 浏览次数:113

68岁的张阿姨今年春节前查出了宫颈癌,过完节后,她就来到mg4355cc线路检测办理了住院,做了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广泛切除术 + 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 + 肠粘连松解术,3月6日,她出院回家了。

为进一步提升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康复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庭负担,3月25日,妇科肿瘤病区医护团队来到了张阿姨的家中。

 

随访入户,个性化指导暖人心  

“张阿姨,伤口恢复得怎么样?饮食和运动要按我们上次说的坚持哦!”妇科肿瘤病区医生蒋小迪带领医护团队,来到张阿姨家中,为她检查伤口愈合情况,评估排尿功能(部分宫颈癌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尿潴留),责任护士郑雪晴为其做了会阴护理,并耐心解答家属关于居家营养搭配的疑问。蒋医生介绍,宫颈癌术后患者常面临盆底功能恢复、心理调适、长期并发症预防等问题,而家庭环境中的康复细节容易被忽视。“通过定期上门随访,我们能更直观地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及时纠正误区,比如如何预防淋巴水肿、漏尿、如何调整饮食结构等。”  

 

多维度支持,破解居家康复难题

随访中,医护团队不仅关注生理指标,还注重心理疏导。护士长高莹莹提到,许多患者术后因焦虑或自卑不愿外出活动,“我们会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计划,陪患者一起做简单的居家锻炼操”。责任护士郑雪晴再次向张阿姨宣教缩肛运动,张阿姨握着她的手说,“我自己老忘,还好雪晴你又和我说了一遍。”

 

“家门口的医疗”获患者点赞 

“医生亲自上门,让我婆婆安心多了!我们家属也放心多了”患者家属张女士感慨。妇科肿瘤病区医护团队将继续落实“术后关爱到家”家庭随访计划,将专业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延伸至患者家中。 专家提醒,宫颈癌术后康复需长期坚持,患者应定期复查,家庭随访不能完全替代医院检查,但能为患者搭建更全面的健康支持网络。  

 

 

健康小贴士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宫颈上皮细胞。以下是关于宫颈癌的关键信息:

1.病因与高危因素

①HPV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如HPV-16、HPV-18)是主要病因,约99%的宫颈癌与其相关。

②其他因素:吸烟、免疫抑制(如HIV感染)、长期口服避孕药、多产、性行为过早或多性伴侣等。 

2.症状

①早期:可能无症状,或出现非特异性表现(如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性交后出血)。

②进展期:不规则阴道流血、恶臭分泌物、盆腔痛、排尿/排便困难等。

3.筛查与诊断

①HPV检测:检测高危型HPV感染。

②宫颈细胞学检查(TCT/LCT):即“宫颈刮片”,发现异常细胞。

③阴道镜检查与活检:对可疑病变取组织进行病理确诊。

④影像学检查(如MRI、CT):用于分期评估转移情况。 

4.预防

①HPV疫苗:二价、四价、九价疫苗可预防高危型HPV感染,推荐9-45岁女性接种。

②定期筛查:即使接种疫苗,仍需按指南进行宫颈癌筛查(如21岁以上女性定期TCT+HPV检测)。

③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减少性伴侣数量。

重要提示:

①定期筛查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尤其是有高危因素者。

②HPV疫苗是有效的一级预防手段,但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别,接种后仍需筛查。

如有异常症状(如不规则出血),建议尽早就医。

 

信息来源 | 妇科肿瘤病区 高莹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