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六院:采用见微知著的“千里眼”治疗直肠癌
发布日期:2022-01-24 浏览次数:17951
73岁的徐大爷,3个多月来大便都带血,来到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经过各项检查结果诊断为:直肠腺癌,徐大爷立即在外三科办理了住院。
徐大爷身高只有140cm左右,由于个子矮小,骨盆狭小且肿瘤较大,对于如何完整切除肿瘤又能保留住肛门的功能,这个问题困扰着医生。
针对徐大爷的情况,外三科主任陈明哲、副主任医师刘星组成的治疗团队检查分析后,一致认为对于这个患者,骨盆狭小且肿瘤较大,采用传统的腹腔镜手术进行全系膜肿瘤切除和保留肛门都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肿瘤远端切缘也很难保证,术后容易局部复发和转移。为了让徐大爷的手术既安全,又能保证他今后的生活质量,陈明哲最终决定:联合消化内镜中心行纳米碳示踪新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
徐大爷手术的前一天,消化内镜中心治疗团队组织讨论后,消化内科副主任胡文海、内镜中心护士长岳丽在内镜引导下,在患者病灶周围粘膜下三处各注射0.25ml的纳米碳注射液,行手术前肿瘤淋巴示踪标记。
手术中,陈明哲、刘星治疗团队沿着染色范围彻底清扫淋巴组织。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完整切除肿瘤,并将淋巴结精准、彻底地清扫干净,手术很成功。
陈明哲介绍,近年来直肠癌呈逐年高发态势,经腹腔途径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当前直肠癌手术的主流手术方式,但在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骨盆”即骨盆狭小、肥胖的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传统的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进行全直肠系膜肿瘤切除和保留肛门非常困难,对于肿瘤远段切缘也很难保证,且术后容易局部复发和转移。
直肠手术最困难的是缺乏解剖标志和参照物,手术组决定创新性利用纳米碳来标记直肠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界限等。“也就是说通过注射少量纳米碳稀释液,肿瘤周围淋巴组织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刘星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这样一来既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也可最大限度清除肿瘤。
此次,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外三科联合消化内镜中心行纳米碳示踪新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属医院首例。该技术的运用也标志着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系统在精细化诊疗上更上一层楼。
- 上一篇:春节将至,这些安全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 下一篇:患者点赞!这项技术无创巧取结石!